教育是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。9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,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、建设教育强国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方位部署。习近平指出,办好教育事业,家庭、学校、政府、社会都有责任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要给孩子讲好“人生第一课”,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。
教育, 小到影响一个人、一个家庭,大到影响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。对一代人的教育和培养,需要从小抓起。因而,面向少年儿童的教育,是一个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。优化国民教育体系,就要从优化基础教育抓起,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。
但长期以来,我们一谈教育,更多关注的只是学校教育,强调学校教育对培养孩子的作用,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,如何创设良好、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则更是少有问津。事实上,一个人的成长,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家庭、来自父母的影响,且这种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。在我国古代,家庭教育一度成为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。“养不教、父之过”,《三字经》中的这句话,便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突出强调。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,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,对于一个人品德形成、道德养成、价值观的培育和幸福人生的奠基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为此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”,就是在提醒告诫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,希望大家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。
家是最小国,国是最大家。我国的“家文化”源远流长,家规、家训、家风等是“家文化”的核心内容,虽然具体到各个家庭有所不同,但归本溯源,都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作为思想核心,以修身做人作为立身之本,将诚实做人、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,经过代代传承,形成各个家庭的家规、家训、家风。宋代程颐说:“人生之乐,无如读书;至要,无如教子。”明代方孝孺也说:“爱子而不教,犹为不爱也;教而不以善,犹为不教也。”这些经由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家庭美德,已经深深地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,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,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,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实践证明,家庭和睦,社会才能安定;家教良好,未来才有希望;家风纯正,社风才会纯净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,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,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,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,都必须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。“悠悠万事,唯此为大”。家教与家风,紧密依偎,息息相关。近年来,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家教家风建设,力度之大,应当唤起全社会、每个家庭的认知,点点滴滴、认认真真、全力抓好。
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在当今时代,虽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升,然而在育人的问题上,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道理,并未过时。借鉴传统教育中的精华部分,结合新的时代特点,加强和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,把家庭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,是新时期学校、社会和家庭共同面临的任务。我们有4亿多家庭、13亿多国人民,愿大家都能重视家庭教育,涵养良好家风,努力创造幸福生活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!(作者为河南省内乡县委组织部干部)